汇聚侨力量 圆梦大湾区|江门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南方+

16日至18日,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在江门举行。中国侨都江门再度走入聚光灯下。

侨,是江门最大的特色。数百年来,一代代侨民先辈漂洋过海、闯荡世界,为所在国和地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更造就“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盛景。如今,530万五邑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成为江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当下,江门深入实施“侨都赋能”和“港澳融合”工程,利用优势不断找准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方面,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国家平台、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家平台,构建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在促进与港澳融合发展方面,努力在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中作出江门贡献。

拥抱世界,着眼未来;中国侨都,蓄势待发。江门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张开怀抱,邀请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来江门共享发展红利、共创美好未来。

凝聚侨心▶▷

加强华侨华人文化保护传承

走进开平碉楼与村落,中西合璧的建筑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村落和田野间;来到台山市海口埠银信博物馆,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五邑银信”讲述先辈的奋斗故事;漫步赤坎华侨古镇,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的侨乡骑楼建筑群让人流连忘返;在电视剧《狂飙》拍摄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江门600年的城市发展历史在这里沉淀……这些保存完好的华侨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正是江门加强华侨华人文化保护传承的生动见证。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与村落。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底蕴浓厚。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底蕴浓厚。

江门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荟萃、风华绝代,华侨华人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流光溢彩。近年来,江门把握文化资源优势,着力以文化聚侨心,用心用情搭建念侨情报侨恩的“连心桥”,成绩斐然。比如,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广东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吸引八方游客,“梁启超文化月”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少年中国说”系列活动连续多年成功举办。

为了加强侨文化保护利用,江门创建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广东省物质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夯实中国侨乡文化学术研究高地基础。江门还成功创建省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江门市围绕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侨批文物,深入挖掘和展示蕴含其中的诚信观念和家国情怀,形成了独具江门特色的侨批保护活化运用升级路径。成立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策划“侨批中的党史”系列报道与学术研究、推出舞剧《侨批·家国》等创新行动,让江门侨批走出“深闺”,重焕活力。

4月25日晚,音乐诵读剧《侨批·中国》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展演。

4月25日晚,音乐诵读剧《侨批·中国》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展演。

《侨批·中国》演出现场。

《侨批·中国》演出现场。

接下来,江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华侨建筑群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充分发挥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侨乡乡讯等载体的作用,讲好江门故事,激活侨乡记忆,留住华侨华人乡愁,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交流传播。

发挥侨力▶▷

提升科创经贸交流合作水平

在江海区粤湾云谷,从一楼的“侨梦苑”创新创业基地到四楼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都洋溢着朝气与活力。这座总投资额5.8亿元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吸引多个项目落户,更吸引不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到此创业。

江门正以更高水平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深化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清华广东启迪公司合作,共建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加快企业“走出去”的速度。

不难发现,近年来,江门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提供的创业干事、投资发展舞台越来越广阔。比如,大力搭建高水平合作发展平台,引导和激励华侨来江门创新创业创造,共建共享“新侨都”;高标准推进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江门双碳实验室、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平台建设,为广大华侨华人提供优质发展平台。

而落户江门、深耕江门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不仅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联通中外的商业网络,还拥有丰富的人脉关系、智力资源,尤其是近年来的大量留学归国青年人才,他们知识结构新、创新理念强,契合大湾区经济转型发展新动力、区域发展战略新布局的发展定位。他们的到来,为江门注入蓬勃的发展活力。

江门将借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加快构建华侨华人科创经贸协作网络,发挥海外侨胞连接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优势,积极引进科技、人才、产业资源,同时把侨乡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推出去。

江门还将深入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高标准打造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优化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加强港澳金融合作,加快“侨梦苑”建设,为广大华侨华人和港澳青年前来江门创新创业、学习生活提供广阔天地和良好条件。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展示了五邑华侨华人的创业史。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展示了五邑华侨华人的创业史。

维护侨益▶▷

完善惠侨助侨服务体系

5月15日,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涉侨(外)多元解纷中心揭牌,该中心将进一步加快构建资源互通、机制共享、无缝衔接的侨益司法保护立体格局,推动江门涉侨权益司法保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只是江门完善惠侨助侨服务体系的其中一个行动。切实维护好侨胞侨眷权益,提升侨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共识。

在维护侨益方面,江门已有不少探索。近年来,江门以华侨华人司法需求为导向,开展涉侨司法服务集成改革。如出台了系统推进侨益司法保护的意见及涉侨企业权益保护十条措施;设立涉侨纠纷多元解纷站、法官工作室以及海外联络点,切实满足华侨华人纠纷多元化解需求;全面推广线上诉讼服务,智能破解诉讼难题,推进跨境立案、授权委托、在线缴费、云上庭审、云上调解、异步审理、远程执行等涉侨司法服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去年,江门建成全国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和平台、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可为前来投资的华侨华人提供多语种涉税咨询、复杂涉税难题处理、涉税事项法律建议的一站式服务。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正式启用,则意味着在江门或祖籍江门的海内外华侨华人,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国际化仲裁服务。

惠侨助侨的措施将不断“加码”。江门将进一步加快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布局,用心用情维护侨胞权益,让侨胞更有获得感、安全感。

汇聚侨智▶▷

做好侨务研究和人才培养

结合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的特点,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赋予侨务智库清晰的定位:加强海内外侨务新情况新趋势研究,为国家侨务工作汇集侨情侨讯、制定政策、咨询建言提供智力支撑。

一年多来,江门通过多种途径构建江门特色智库体系,提升侨务智库功能。在全省率先完成侨情统计工作,摸清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总数为530多万人,分布于145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侨务咨询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分析研究成果。

同时,江门持续加强与清华大学、暨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侨办侨务理论研究广东基地、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等高校和机构的合作,组建中国侨都高端智库联盟,成立侨情资讯协同创新中心,加强海内外侨务新情况新趋势研究;与暨南大学建立常态化工作对接机制,在侨务理论研究、侨务高端智库、华侨文化基地、数据中心建设、涉侨工作培训等方面深化战略合作关系;与五邑大学联合制定中国侨都智库联盟初步方案,会同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成立侨情资讯协同创新研究院。

让世界通过华裔了解开放的中国,让开放的中国通过华裔进一步走向世界,华裔新生代的力量不容忽视。因此,江门吸引华裔新生代投身大湾区建设,比如通过办好2023年江港新春交流推介会和江澳新春交流推介会、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世界青年大会、“少年中国说”系列活动等,以“国情”“乡情”持续涵养华侨华人人才。

聚焦“根、魂、梦”这一主线,江门还开展“情系五邑学子共聚侨都新力量”行动,深化江港澳青年人才合作,建设华侨华人及港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实施海外港澳台青年“展翅实习”计划和港澳高校毕业生引留行动,鼓励组织华侨华人青年学生来江门实习。

展望未来,江门将发挥“海内外两个江门”的人缘优势,着力打造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家平台,加强侨务新情况新趋势研究,更好地凝聚华裔新生代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为全国侨务工作贡献“江门力量”。


◎相关

港澳青年逐梦侨乡

在江门开平赤坎镇,香港青年罗伟特与伙伴梁立锋、谭慧敏又度过一个繁忙的春季。今年,该团队在当地种下了30多公顷的水稻,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个丰收年。

江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近年来,江门不断深化改革,依托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等平台,用心用情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以侨为“桥”更好吸引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兴业,推动侨乡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打造多元化创业平台

走进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的展览厅,园区企业生产的各种酷炫科技产品映入眼帘。作为园区运营方负责人,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马振富祖籍台山,于2016年怀着建设家乡的初心回到江门创业。在他的努力下,珠西创谷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广东省认定的4个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也是江门唯一的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

“过去几年,珠西创谷不断吸引海内外科技企业入驻,累计孵化企业超过200家,其中港澳台企业占在孵企业的近五成。”马振富说,园区先后孵化了绿润科技、云讯电子、微电电子等一批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研发生产的固体废物处理自动化设备系统、无人分药机、全球节能效率最高的磁浮马达系统等产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近年来,江门先后打造了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粤湾云谷智慧产业园、扬航电商科技产业园、大广海湾青创智谷、中欧创新中心等创业平台,为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华人青年来江门创新创业、学习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走进位于台城街道舜德路的大广海湾青创智谷11层的台山市华侨创新创业中心,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到咖啡飘香的会议空间,到处活跃着港澳青年创业人才的身影。

其中,参与故礼文创研发室运营的李文诺是2015年、2018年澳门“青年企业家大奖”获得者;参与科创工作室运营的主理人何颂贤博士、黄骏弦博士、叶晨宝博士是香港城市大学相关专业的科研专家;参与台山广东音乐孵化基地运营的音乐制作人吴俊鸿是创作《澳门人在北京》《巨蟹座》等的澳门音乐人……

类似的情景也发生在粤湾云谷智慧产业园。“这些年来,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发展及创新有增无减。”香港健体人员总会会长王晓山在这里注册了新公司,并计划以此为新起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多家分店,抢占前景广阔的康体市场。

创客扎堆共建活力之城

2016年,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三位“最佳拍档”大学毕业后,选择从香港来到江门开平创业,创立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成为“新型农民”。

“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同时,与港澳联系密切、文化相融,营商环境开放自由,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来到江门7年,与城市一起发展,我们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罗伟特说。

像罗伟特团队这样的案例,在江门日渐增多。依托扎实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区位交通,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极具性价比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侨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回来投资创业,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活力之城、希望之城。

在江海区,澳门青年、江门顺兴吸塑厂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碧芸知势而为、开拓进取,在江门投资了4家工厂,带领公司实现全面升级,将一家塑料包装公司由单一运作模式转化成集团式经营,让企业扎根湾区,放眼全球,阔步向前。

在台山,“90后”王嘉明既是台山新欣电器厂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澳门台山青年会副会长。2014年,他在国外完成学业并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后回到台山。

“扎根台山这片土地,我父亲创办的企业蓬勃发展。我有责任回来,继续把企业做大做强。”回到台山后,王嘉明每天都忙着下生产线,走访客户,联系上下游企业……在这位小伙子的努力下,新欣电器实现了飞速发展。

逐梦大湾区,奋斗正当时。心怀狮子山下的拼搏精神,带着濠江之畔的创业理想勇敢出发,一个又一个年轻的梦想正在侨乡孕育、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采写】叶芷晴 董有逸

摄影】杨兴乐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